標題: 淨宗十三祖略傳 - 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
Jill (彌陀山莊)
管理員
Rank: 9Rank: 9Rank: 9


UID 2
精華 48
積分 25364
帖子 1560
積分 16870
閱讀權限 200
註冊 2008-10-19
 
發表於 2009-3-1 22:27  資料  短消息  加為好友 
淨宗十三祖略傳 - 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

   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


   遠公大師(公元334~416年),東晉時代人,俗姓賈,出生於雁門樓煩(今山西代縣)世代書香之家。遠公從小資質聰穎,勤思敏學,十三歲時便隨舅父游 學。精通儒學,旁通老莊。二十一歲時,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聽道安法師講《般若經》,聽後,遠公悟徹真諦,感歎地說:「儒道九流學說,皆如糠秕。」於 是發心捨俗出家,隨從道安法師修行。


  遠公大師出家後,卓爾不群,發心廣大,常欲總攝綱維,以大法為己任,精進為道,無時或 懈,道念日純。 道安大師常常讚歎說:「使道流東國,其在遠乎!」遠公二十四歲時,便開始講經說法,聽眾有不能理解的地方,遠公便援引莊子的義理為連類,採用「格義」方 法,令聽眾清楚地領悟。遠公著述宏富,相傳鳩摩羅什大師讀到遠公所著《法性論》,大加讚歎云:「邊國人未有經,使暗與理會,豈不妙哉!」


   在弘法傳道的過程中,許多人皈投到遠公座下。東晉太元四年(公元379年),道安大師為前秦苻堅所執,往長安,其徒眾星散,遠公率領弟子數十人,打算去 羅浮山,路過潯陽(今江西九江),見到廬山清淨,足可以息心斂影辦道,於是駐錫廬山的龍泉精舍。刺史桓伊發心建造東林寺,遠公自此以東林為道場,修身弘 道,著書立說,晚年「跡不入俗,影不出山。」由於遠公的德望,當時的東林寺成為南方佛教的中心。中外僧俗,望風遙仰。「東向稽首,獻心廬岳。」遙與北方長 安消遙園,平分天下。


  遠公作為一代佛教領袖,十分注重僧格的尊嚴,針對「沙門抗禮萬乘」的說法,著《沙門不敬 王者論》五篇,闡述僧人不禮拜帝王的道理,高標出家修道的胸襟。遠公如是推重出家的志向,讚歎修道的功德,無非欲令世人具敬僧之心,亦令僧人自尊自強。由 此,遠公嚴正聲稱:「袈裟 非朝宗之服,缽盂非廊廟之器,沙門塵外之人,不應致敬王者。」可謂擲地有聲,凜然剛骨,力爭僧格的尊嚴與獨立。迫使篡位的桓玄,下詔書確立僧人不禮敬帝王 的條制,自此便成為中國的規約。


  遠公志逾丹石,不畏權勢,不求利祿,惟道是從,保持著崇高的僧格形象。試以二例為證:其 一,晉安帝自江 陵回京師,輔國何無忌曾勸遠公在江干候迎,遠公稱疾不行,安帝不特不以此為忤,反而來信安慰遠公,謂「知所患未佳,甚情耿……法師既養素山林,又所患未 痊,邈無復因,增其歎恨!」其二,桓玄征伐殷仲堪,行軍經過廬山,要遠公出虎溪一見,遠公亦稱疾不堪以行,絕不破例出虎溪去見賓客,桓玄只得自己入山。起 初桓玄傲氣十足,不肯向遠公敬禮,哪知一見遠公的嚴肅神韻,不覺自然而然地致敬起來。桓玄問:不敢毀傷,何以剪削?遠公答云:立身行道。桓玄稱善。本擬提 出許多問題來詰難的,一與遠公接談,不敢復言。桓玄下山後對左右隨從說:像遠公這樣的人,實是我生平所未見過的,的確是個高僧大德!其後桓玄沙汰僧眾,特 對他的僚屬說:「沙門有能伸述經誥,暢說義理,或禁行修整者,始可以宣寄大化。其有違於此者,悉當罷黜。唯廬山道德所居,不在搜簡之例。」遠公為此致書桓 玄,廣立沙汰僧人的條制,桓玄悉皆遵從。由此可見遠公感化人之深。


  遠公一生德業隆盛,聲譽環字,其本跡吾人難以測度,然其威神妙用之事 相,亦足以感發人心。遠公率眾初抵廬山時,住在離水源較遠的龍泉精舍,爾時,遠公以錫杖輕擊泉池云:「若我與此地有緣,此池便當湧現泉水。」說後,地下泉 水汩汩湧出。因為這個緣故,那個寺便命名為龍泉寺。


  建造東林寺之初,木材供不應求,遠公為此發愁,夜夢山神稟告:「此山足可棲神,願毋他往。」說著,天空電閃雷鳴,風雨交加,殿前池塘中,湧出許多珍貴的木材。刺史桓伊大為驚訝,更加相信遠公是神僧,號召百姓出工出力,建寺速度加快。因將大雄寶殿稱作「神運殿」。


   陶侃在廣州作刺史時,一漁人見海中有神光,撒網到放光處,得金文殊像,上有「阿育王所造」的字樣。陶侃以此金像送武昌寒溪寺供養。後來,寒溪寺遭火災, 殿寺全被焚燬,唯有金文殊像及其供像的殿堂得以倖存。陶侃移任江州作官後,派人迎請金文殊像,誰知金像抬上舟船便沉到水底,多次打撈,了無蹤跡。當時,有 民謠云:「可以誠至,難以力招。」東林寺建成後,遠公至江上虔誠禱之,金像忽然浮出水面,遂恭迎金像至神運殿,另造重閣以供奉,並制文殊瑞像贊。


   遠公容貌威嚴,令人一見頓生敬畏之心。據傳記載:時有慧義法師,以強正自命,不肯服人,對遠公弟子慧寶說:「你們都是一班庸才,所以對於慧遠推服得不得 了。你們看我和他辯論。」及到聽遠公講《法華經》時,屢次欲提出問題來問難,終因心情戰慄,汗流浹背,一句也不敢問。另有謝靈運恃才傲物,一見遠公,肅然 心服。足見遠公感格人心之威德。


  東晉時代,佛法雖已不斷的傳入,然尚不完備。所以梵僧來華弘化者,仍然絡繹不絕。遠公感於法道有缺,曾派弟子法淨、法領等西行取經,得到諸多梵本佛經,遂於廬山置般若台譯經,成為我國翻譯史上私立譯場的第一人。


  遠公在廬山東林寺結社念佛,共期西方。率眾精進念佛,鑿池種蓮花,在水中立十二品蓮花,隨波旋轉,分刻晝夜作為行道的節制。由於修行的理論與方法正確,蓮社123人,均有往生淨土的瑞相,甚至有的還在現身中見佛,如劉遺民等。


   據《遠公別傳》記載:遠公在廬山的淨修,非常精勤勇猛,曾於念佛三昧中,三次見到佛菩薩的勝相,然而遠公從未向他人宣示,其後在般若台的東龕,剛剛從定起來,又見到阿彌陀佛身滿虛空,而於圓光之中,有無數化佛及觀音勢至等,同時還有慧持、曇順、劉遺民等。於時阿彌陀佛對他說:「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,汝 後七日當生我國。」劉遺民等也曾趨前對遠公稟言:「法師之志在吾之先,何來之遲也?」遠公確知往生日期後,才將見到勝相的事實告知法淨、慧寶等弟子。制訂遺戒,至期果然安坐而化,上品往生。享壽八十三歲。


  遠公大師圓寂,道俗奔喪,絡繹不絕。四眾弟子奉遠公全軀葬於西嶺,治塚壘塔,謝靈運作碑文,以銘其德。後人在寺中圖畫遠公像,令人瞻仰。遠公大師德業廣被,自晉至宋歷代帝王謚號追薦多達五次。


  贊云:

以特別法,永為世范。意旨暗合於行願,中外流通遍。普令庸彥,大事即生辦。

肇啟蓮宗福震旦,暢佛本懷垂方便。圓音一闡士歸廬,大法將弘神運殿。

一切法門從此流,一切行門從此辦。致令各宗盡朝宗,萬川赴海依行願。

 






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 嗡嘛呢 唄咩吽        
頂部



本站資源,歡迎引用
清除 Cookies - 聯繫我們 - 彌陀山莊 -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- Archiver - W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