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 佛法的要義-聖一老法師開示
Hsin-Hsiu
超級版主
Rank: 8Rank: 8



UID 3
精華 1
積分 1245
帖子 97
積分 965
閱讀權限 150
註冊 2008-10-21
 
發表於 2008-10-27 18:32  資料  短消息  加為好友 
佛法的要義-聖一老法師開示

佛法的要義
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聖一老法師開示於香港文化中心

 

各位法師,各位居士,各位善知識:

  今晚是第二天由佛聯會所主辦弘法的工作,本人隨喜參加。佛法是宇宙間的真理,連天魔外道都不能破壞它的。佛陀是這真理的發明者,又教弟子發明這個真理,唯有真理可以度眾生出苦海,唯有真理可以度眾生成佛道。
  真理在我們佛教來講,不離三寶。第一是「佛寶」,佛即覺也。懂得真理就有覺,覺善就修善,覺惡就止惡,覺生就度生。眾生就憑這個覺,一覺就能度九法界的眾生成佛道,這個真理裡頭有個覺字,所以懂得真理。
  第二是「法寶」,法即正也。真理裡頭有個正字,世界上的法很多,但都不得正啊!正就只有一個,邪就無量無邊那麼多。釋迦牟尼佛說末法的時候,天魔外道,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數,以假亂真,所以佛法就有個正字。法寶,達摩祖師說:「性淨之理,名之為法。」以經教來講,「軌物生解,任持自性。」名之為法。法是修行的本位,永遠不會離開它的本位,而任持自性。像我在小孩時,聽到一個阿彌陀佛,到現在都已七十歲了,都還是阿彌陀佛,它任持那個自性。軌物生解,軌就有個軌道,物就是指眾生,令眾生能解。
  阿彌陀佛不是我們娑婆世界的佛,是極樂世界的佛。以事相來講,是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;以理性來說,不隔,不會有隔的。極樂就是娑婆,娑婆就是淨土,以理性來講,不隔,所以這個名之為法。軌物生解,任持自性,反是說者即是魔說。
  第三是「僧寶」,僧即淨也。我們佛弟子,不但要皈依佛,皈依法,還要皈依僧。執相布施,就不清淨,漏落入這生死的苦海;離相布施就清淨,到涅槃的彼岸,而且有無漏的功德。有漏的功德就不淨了,就好像這個水,有漏,漏著、漏著,就漏完了。人天的福是有漏的,享福,享啊!享啊!這個福就享盡了。
  無漏的福是不會盡的,阿羅漢就是得到無漏的福,他稱為應供,令人得福,自己的福也都不會損的,得無漏的福嘛!所以僧就是淨也,修一切行都清淨,名之為僧,否則僧與外道又有何差別呢!外道也講持戒,外道也講布施,但是他們不得清淨啊!執相布施又怎麼能淨呢?執相布施有一個我相,有一個人相,有一個物相,所以這布施就不淨,不能到彼岸,只可在這生死中享受小小的福報,皆由於你布施不能淨之故。
  因此出家人不但要持戒,更要六根清淨,六根不染六塵,六根就清淨;六塵不染六根,這個六根就更清淨了。六根清淨叫做不住色布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而布施,成就無為的功德,不落生死。所以僧人證這個初果須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羅漢果、乃至菩薩無生法忍,這都是無為清淨妙行,這就名之為僧寶。
  真理上第一要講法。非法不能覺悟真理,真理人人都有,你能覺,萬理就現出來了,破除了我法二執,那一個見不到如來的智慧德相呢?假如你有我法二執,你就見不到如來的智慧德相,所以第一要覺。
  第二要依正法來修行。什麼叫正法?正法就可以出苦海,而不是賺錢發財的法。賺錢發財的法出不了苦海的,這個正法出苦海,不但度自己出苦海,也度一切人出苦海,所以這就名為正法。我們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,依法來修行,修清淨無為的妙行,  證無為的妙行而證聖果。
  那一般人呢?天魔外道他修行,處處都執著,連初果都證不到。初果名為入流,不入色聲香味觸法,外道迷了人天這個五欲,那裡能夠出色聲香味觸法,入法性之流呢?所以說佛陀是天地間真理的發明者,因此我們初初學佛時,就要皈依佛,覺也。皈依法,依這個真理來修。皈依僧,不是光說不練,還得要懂得行,以僧來修這無為的妙行。出家人不同於在家人,出家要修無為法嘛!目的是要了生死,度人到彼岸,修這個無為法。
  昨天將這個淨土法門《阿彌陀經》奉獻給各位,《阿彌陀經》是鳩摩羅什翻譯的,翻得非常好,就好像一條龍一樣,首尾貫通,若隱若顯,變化無窮。故言阿彌陀佛教我們修行,要念佛!當人的心不清淨時,一念佛,心中的煩惱就減少了,業障也消除了,無煩惱,無業障,你的心肯定清淨。
  我們念佛的目的,是要消除你自己的妄想,消除你自己的業障,令你的心清淨。你看那個水本來不是乾淨的,若放一塊白礬下去,這個水就乾淨了,濁水就變為清水。念佛亦復如是,本來那個心有很多煩惱。但是我們念佛,仗著佛力,藉佛的力,這煩惱就減少了,煩惱不生,業障就消除,於是清淨心就現出來了。清淨心猶如明鏡,十方淨土就在清淨心中現出來,所以稱為唯心淨土。阿彌陀佛的國土,也是在我們清淨心中現出來的。你的心不淨,你就見不到這個淨土,只能見到這個穢土,就好像們人啊!心不淨的時候眼所見的,耳所聽的,都是污穢的,污穢的境界給他看到了,又怎能看到清淨的境呢?
  念佛的法門,《阿彌陀經》講得很清楚,念阿彌陀佛,念到一心不為妄想所亂,那個時候心就清淨了。清淨心中見淨土,清淨心中見阿彌陀佛,所以「臨命終時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。現在其前。是人終時。心不顛倒。」臨行的時候最重要,臨行啊!到什麼地方去呢?到美國。臨行囑咐一句:「保重!珍重啊!」父母對子女都是那麼說的,子女對父母也是一樣,「保重!珍重啊!」臨行囑咐一句。
  那麼我們念佛念到一心不亂,臨命終的時候,臨行的這個心,千萬不可以顛倒,不可以離開了這個菩提心,不可以離開度眾生的心,那麼就可以到極樂世界,悟無生法忍,無生無不生,你就可以處處受生,千百億化身。釋迦牟尼佛千百億化身,皆由證這個無生法忍,無生就無不生,就千百億化身。地藏菩薩證這個無生法忍,無生無不生,每一個地獄都分身有一位地藏菩薩,每一位地藏菩薩都能度百千萬億人,這個就是無生無不生。
  佛教是不二法門,不會偏於斷,偏於常,偏於有,偏於無,偏於左,偏於右,是一個中道的法門。如果無生就無生了,這就是偏於無生;無生無不生,生即無生,你不可以講生,也不可以講無生,所以佛教是一個中道法門。
阿彌陀佛光中化佛無數億,化菩薩眾亦無邊,化白鶴、孔雀,出和雅音,其音演暢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聖道分,個個聽到這個聲音都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這個就是無生無不生。
  如果學這個無生,觀這個無生啊!那麼就屬於禪宗,禪宗就無生,從無生然後無不生。其實一切經典,都包括這個無生,你看《心經》裡面說:「是諸法空相。不生不滅。」不生就不滅,有生就有滅了。
  你們不要作生滅來解釋,你不生肯定就沒有滅,有生你一定就有滅。有成就有壞,無成呢?壞個什麼東西啊!有生就有滅,無生呢?滅個什麼東西啊!這就是無生法忍嘛!不垢不淨,有垢那不就有淨了。你的衣服髒了,你就把它洗乾淨;你衣服都沒髒,洗個什麼東西啊!有垢就有淨,無垢又何從淨呢?這就是無二法門,不二法門就是無生法忍。
  我們念佛念到心清淨呢!不但淨土在我們清淨心中現出來,阿彌陀佛也在我們清淨心中現出來,觀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、清淨大海眾菩薩,也都是在我們清淨心中來見的,所以一切不離自性。因此《華嚴經》說:「應觀法界性。一切唯心造。」一切就包含十法界嘛!諸佛菩薩,聲聞緣覺,依正二報,唯心所造;天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鬼、畜生,六凡法界,依正二報,也是唯心所造。所以未曾有一法不從心生,是故一切法,無不是唯心所造者。
  因此我們念佛念到心清淨,是我們淨土的宗旨啊!心清淨,淨土就現前;心清淨,佛就來接引,你也就見佛了。本來阿彌陀佛是在我們眼前的,那為什麼我們見不到呢?心不淨故。為什麼心不清淨呢?有業障。業障從何處生?從煩惱啊!我們有八萬四千煩惱,也不知做了多少業,又有業,又有煩惱,心不清淨,佛怎能現出來呢?所以水清月就現,心清佛就現嘛!想見佛,你不必求見佛,你求那個心清淨就可以了。心清淨,佛就現出來,不但阿彌陀佛現出來,十方佛,無量無邊那麼多佛都是在你清淨心中現出來的,所以中峰國師說:「剎那念盡恆沙佛,便是蓮華國裡人。」一剎那間,心清淨呢!恆河沙佛都在我覺心中現出來。
  就如我們的眼若是清淨,跑到太平山頂,整個香港、九龍,全都被你看到了,香港、九龍,不就在你眼前現出來了。如果你的眼不清淨呢?別說是香港啦!連九龍你都看不清楚,你的心不清淨,眼不清淨嘛!因此念佛的法門,是借這個佛力,來消除我們的業障,消除我們的煩惱,令我們的心清淨。
  所以臨命終時,心要不顛倒,以菩提心來生淨土,而不是用自私自利的心來生淨土,也不是用那個逃避心來生淨土。你跑到美國去移民,怕在香港有災難嘛!我們求生淨土,不是以一個逃避心,我們要以一個菩提心,親近諸佛,目的跟佛學,學成後,「不違安養入娑婆,善知方便度眾生,巧把塵勞為佛事,我願如斯佛自知。」這就是臨命終的時候,心不顛倒了。
  《阿彌陀經》,是持名念佛。淨土五經中,還有《十六觀經》,是觀想念佛。觀想就不同於持名了,持名要用口來幫助的嘛!念阿彌陀佛,心也阿彌陀佛,口也阿彌陀佛,心口就相應,這就名為持名。觀想完全是靠心力來觀,只要你以想來修觀,觀成相現,一切都現出來,一切都是唯心所造。
  就如我們出家人,放蒙山的時候,我們心裡頭要作觀,七粒米可以觀成四十九粒,四十九粒一觀呢?好像山那麼大,再觀呢?好像須彌山那麼大,這是什麼道理呢?是唯心所造,清淨心就可以做得到的。你的心若不清淨,連一粒米都觀不到,更何一粒變七粒,七粒變四十九粒呢?全憑那個心要清淨,心清淨就觀到了,所以在這清淨心中,一粒米可以變成七粒,七粒變成四十九粒,哦!於是就好像須彌山那麼大。
  為什麼要那麼大呢?鬼啊!要請那些鬼來吃飯,不是請人吃飯。那些鬼很可憐的,有的連五百歲都未曾聽過水噎食之聲啊!我請它吃。所以我們要修這個觀,用自己的心來觀,觀成,這個米就現出來了,就可以施給鬼吃了。但是有飯沒有水也不行,接著再來觀水,觀水不斷流,漸漸地流,漸漸流到變成大海那麼多的水。就算水觀成了,那米也不會消失的,米仍然會在眼前。只要你的心清淨,觀到了米,那米變成飯,再來觀水,水流入大海,變成大海那麼多的水,水也觀到,米也觀到,而不是觀到水,就不見了米,若是觀到了水就不見了米啊!你的定力不夠。三昧加持力,你若有定力啊!觀米也觀成,觀水也成,水和米一起現在眼前,那個時候就可以請孤魂野鬼來享受了,這就是放蒙山。
  講鬼啊!不是講地獄,地獄的眾生它不出來的。鬼的樣子是很醜的,不必觀了,反正鬼啊!大鬼、小鬼、男鬼、女鬼,它來享受時的樣子都是很醜的,但是它們很可憐的。所以我們出家人過午不食,過午之後,就放蒙山,放焰口來救濟那些餓鬼,這就是觀。
  觀的時候,要怎樣才能觀成呢?要怎樣才能把米觀成須彌山那麼大呢?就看你肯不肯犧牲?肯。要無我,將你自己變成那個米,沒有了自己,自己就變成米了,哦!那米就能如須彌山那麼大了。沒有了自己,那自己就變成水,如果有我,有能觀所觀,那個米就不會變成須彌山那麼大;沒有了自己,沒有了能觀的我,即刻將自己變成了米,將自己變為水,這就是無我嘛!
  你看怡山發願文:「疾疫世而現為藥草,救療沉痾。饑饉時而化作稻梁,濟諸貧餒。」饑饉時,將自己變為稻梁、五穀;疾疫時,自己就變為藥草。這完全是靠佛教的無我觀嘛!無我,就可以為人,也可以利人,有我,那力量就小了。如果無我,自己就能變成須彌山那麼大的米,變成大海水那麼多的水,用這些來布施給孤魂野鬼,這就是無我觀。
  你看過去那些高僧大德,時常都修觀,譬如天王道悟禪師,他在荊州住茅蓬。荊州太守來探訪他,遠遠地就看到那茅蓬全都是火。「糟了!火燒茅蓬,會不會將禪師燒死啊?」等他走近時一看,那裡有火啊!原來是禪師入了火觀三昧,他自己變成火,那你們不就看到火了!他沒有了自己,自己也完全化為火,所以太守一看到他時,「哦!火不見了。」祇有天王禪師仍然結跏趺坐著,不起來迎接太守。太守問:「你為什麼看到我還不起來呢?」於是太守就發脾氣了,把他拉出來到長江裡去,荊州有一條河就是長江。
  太守一回到衙門,看到整個衙門被火所燒,自己就覺悟知道錯了,覺得很慚愧,立刻想向禪師懺悔,馬上從長江裡把禪師撈上來,沒想到那個水竟然未曾弄濕禪師的身體和衣服。他既然能夠自己化為火,當然也可以化為水,那麼水又怎能弄濕他呢?火也燒不到他,水也弄不濕他,這個就是以無我來修觀嘛!無我,你就可以修觀。後來這位太守呢?啊!真的不得了了,把這位禪師丟入長江,竟然連衣裳都不能弄濕它,立即就蓋一間大寺廟來供養他,就是荊州的天王寺。
  有些高僧大德,拿一杯水來念大悲咒,念著,念著,整杯水都滾起來了。那個是什麼力量呢?是誠心之力所致。用誠心來念,那個冷水馬上就一個泡,一個泡的滾起來了,所以一切都是唯心所造,是不是啊!
  你看那些高僧大德修觀,觀成相現。修水觀也可以,如《楞嚴經》說,月光菩薩修水觀,自己整個人變成水,無我,就變為水。沒有了我執,不執著自己為何物,不執著自己是人,也不執著自己是男、是女,他一修觀的時候,整個茅蓬都變成水,他的徒弟不知情,去找師父時,「咦!師父怎麼不見了,滿地都是水,這到底是不是水啊?」他就拿了一個石頭丟下去。咚!響了一聲,真的是水,他就走了。誰不知他的師父一出定的時候,「糟了,這個心從來都不痛,怎麼今天心會那麼痛呢?」那知道原來他心裡頭有塊石頭嘛!
  當那徒弟來時,他就問徒弟:「你剛才看到了什麼?」「師父,我看到這整個房間都是水哦!我想試試看那到底是不是水,我就拿了一個石頭,丟下去,咚!響了一聲,真好玩哦!」「你好玩哦!我心可痛了!」師父就對徒弟說:「你再看到水的時候,你就把那石頭給撿回來。」於是師父就再入水觀三昧,把自己整個都變成水,那個徒弟一看,咦!果然又看到水,也看到剛才的那個石頭還在水裡面,就把它給撿回來了,師父一出定,心就不痛了。
  所以修水觀,也是自己變為水,修火觀也是自己變為火;你變為火,火就燒不到你;你變為水,那水也就淹不到你。所以觀世音菩薩《普門品》說:「念彼觀音力,火坑變成池。念彼觀音力,波浪不能沒。」這並不是什麼神通,而是一個真理來的,因此觀是要這樣修的。
  佛教的觀那可多了,有水觀、火觀、空觀、不淨觀。貪慾煩惱多的人就要修不淨觀,觀到全身是骨,沒有肉了,沒有皮了,完全都是骨露出來。那時看自己是骨,看別人也是骨,個個都是骨,山河大地房屋都是骨了,到那時候貪欲煩惱再難除的,也都被它除滅了,所以多欲眾生就要修不淨觀。
還有佛教的數息觀,修觀就比念佛難一點,念佛是用口來念,修觀就用心來觀。數息觀,數這個鼻息,鼻息一呼,數一下;再呼,數兩下,第三呼就數第三下,如此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九、八、七、六、五、四、三、二、一,有逆數,有順數。一數呢!這個心就不會散亂了,一散亂就數錯了;如果能數得不錯,那心就不會散亂了。
  不散亂了,我們的呼吸,是長、是短、是粗、是細、是有、是無,一一都分明,那時這個心就微細到極點了,乃至於恆河沙世界下了幾滴雨,他都能知道的,因為他的心太微細了,所以他既能順數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;也能逆數九、八、七、六、五、四、三、二、一。順數自己的氣息,再逆著來數,順逆的來數息,於是這個心就靜下來,心靜則明。一切他都知道了,能知道過去事、現在事、未來事、乃至於龍王下幾滴雨他都知道。
  數息觀,是屬於大小二乘共有的,不單是小乘有數息觀,大乘也有這個數息觀。大家研究《圓覺經》,《圓覺經》裡面不就有數息觀嘛!《圓覺經》是大乘的,是禪宗的法門,圓照清淨覺相。圓照,眼也照,耳也照,鼻也照。不可以眼照,耳就不照了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都要一起來照,照這個清淨覺相。清淨者,就是我們的心,心本來就是清淨的。
  各位,我講些本來就是清淨的比喻給你們聽啊!譬如拿一張紙,你寫個字,寫什麼字呢?寫地獄。擦掉它,那張紙就沒有地獄這兩個字;寫餓鬼,擦掉它,紙裡頭也就沒有餓鬼這兩個字;寫畜生,擦掉它,白紙裡面那裡會有畜生那兩個字呢?是不是啊!寫阿修羅,擦掉它,寫天、人、阿羅漢、辟支佛,都擦掉它,乃至於菩薩、佛,都擦掉它,這時就本來無一物,即是我們的清淨心。
  我們的心清淨,圓照清淨覺相,這就是禪宗的看話頭,話頭不生不滅,就名為話頭。不生不滅的這個心,是一切話之頭,我們講任何話都是從這不生不滅的心出來的。只不過講話你就講得很多,可是這不生不滅的心,你不留意,那你一輩子都不會明白的,一輩子你都不能明心。你若肯用功呢!就會給你機會明白講話這不生不滅的心。
這個心就妙得不得了!講話講多少它都不增不減,它不會增加,也不會減少,講多少都可以的,所以名為話頭。講一切話而它自己都不增不減,為一切話之頭,也是一切法之頭。它能生一切法,但是它不是一切法,它就名之為諸法之頭,一切話之頭,一切念之頭,這就是圓照清淨覺相。
  我們今天所講的就是講這個觀,《十六觀經》是淨土的法門,教我們修觀。觀想念佛,不同於持名念佛,更不是實相念佛。淨土有四種念佛,第一就是實相念佛,最了不起了,見諸法的實相,見阿彌陀佛的實相,這就是實相念佛。實相念佛,一念一切念。「剎那念盡恆沙佛,便是蓮華國裡人。」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、十方佛,一時都可以念盡,這就是實相念佛嘛!我們凡夫一下子是做不到的,如中峰國師他是大徹大悟的,他就能做到,剎那念盡恆沙佛,便是蓮華國裡人。
  那麼我們就簡單的持名念佛,有個名嘛!南無阿彌陀佛,這個名在心,心有名,心不離名,名不離心,名是假名,假名之下必有實體。從實體起用,具足恆河沙數清淨功德,所以你念阿彌陀佛,你的福德智慧就無量無邊,因此念佛一聲,罪滅河沙,也是阿彌陀佛具有的功德。
  阿彌陀佛的名號萬德洪名,所以能夠念佛一聲相應,你就罪滅河沙。但是要相應才行,如果不相應,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喉嚨喊破亦徒然。」嘴裡念著,而心卻打著妄想,那麼這個話頭就不相應了。若是相應呢?你就念佛一聲,罪滅河沙;念佛一聲,福增無量,這個就是相應。
  佛法是要說相應的,如果相應,一念相應就到彼岸,如果不相應,就是此岸囉!此岸就是生死,彼岸就是涅槃。要到涅槃是很快的,只要剎那間相應,你就到了,所以修行要講相應。什麼時候相應呢?你儘管念,你念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念到有念而念,進步!還不敢說是相應。再念到無念而念,更進步!也未稱為究竟。若念到無我而念,那麼就有一點消息了。
  無我啊!不過無我,你會怕的,你怕空,我們分分鐘都未曾離開我執,忽然間沒有了我,你就怕空了。怕空!當你在鳳凰山頂跳下來的時候,你怕不怕呢?如果你不怕,的確無我。一怕呢?你就跳不下來了,有我嘛!
持名念佛有一個話頭的,觀想念佛就由心來作觀,水觀、火觀、空觀、不淨觀、數息觀,什麼觀都是屬於這個心力,完全靠心力。
  《十六觀經》是釋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國所說的,摩羯陀國就是頻婆娑羅王的國土,頻婆娑羅王有個太子叫阿闍世王。立了太子做國王後,這位阿闍世王,竟將父王關起來,要餓死他,國太夫人韋提希想去救他,阿闞世王知道後,即執利劍想殺國太夫人,殺自己的母親。那時韋提希夫人心裡很惶恐,又怕被她兒子所殺,你想當時的心情有多苦啊!我看下九層地獄都沒有她那麼地難過。
  幸好耆婆和月光二位大臣來獻計,阿闍世王才不敢殺自己的母親。耆婆說:「自古以來,有諸惡王,貪國王位故,殺害其父,你殺母求什麼?沒有的嘛!從來都未曾有的事你卻做出來,你就是阿修羅,就是羅剎,我們大家都離開你不擁護你了。」於是他就不敢殺母了。
  那位韋提希夫人,雖然她的兒子阿闍世王不殺她,可是她內心的悲痛不可言喻,就哭起來了。「唉!這個娑婆世界真苦啊!做兒子的都會殺母親。殺母啊!願我從今之後,不見惡人,不聞惡聲,不再聽到兒子殺父母的聲音。」那些叫做惡聲,五逆惡聲,於是她就請教釋迦牟尼佛。
  釋迦牟尼佛說:「好啊!這個娑婆世界有惡人惡聲,他方諸佛淨土就沒有惡人惡聲。」於是便將十方世界的淨土影現出來,給韋提希夫人選擇。韋提希夫人說:「世尊啊!十方世界的淨土,確實是很清淨,但是我願意生阿彌陀佛的國土,我覺得阿彌陀佛的國土好,我和阿彌陀佛有緣,唯願世尊,教我思惟,教我正受。」
世尊說:「你想生極樂淨土,要修三種福。第一:孝順父母,供養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。第二:受三皈依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。第三:發菩提心,讀誦大乘經典,相信因果,勸進行者。這三種福是淨業的正因,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諸佛淨業的正因,現在我就教你這個正受。」於是世尊就教了。
  《十六觀經》第一個觀,名為日觀。落日狀如懸鼓,除非是瞎子,否則都看得到的。落日狀如懸鼓,你一觀就觀到了,觀到的時候,開眼也看到,閉眼也看到,但是觀到那落日的時候,要分明,落日狀如懸鼓,是紅色的。誰不知看到了紅色之中有個黑點,那就是你的業障啊!你要懺悔,你要在佛前求懺悔,懺悔清淨後,再來觀這個紅日,那個黑點就不見了。
  有的再來觀,觀這個紅日,狀如懸鼓,誰不知有一層黃色的霧遮住了這個紅日,這便是你輕微的業障,你要趕快念佛求懺悔,懺悔清淨了,那層黃色的霧也就不見了,那時這個日是很圓而且很紅的。觀這個紅日,粗的業障,輕微的業障都消除了,要向西方來觀,這就是第一個日觀。修觀,完全靠我們的心來,這個紅日是在我們心中現出來的,心裡頭清淨,現出來的紅日,無黑點,無黃霧,自己的業障就消除了,所以說修觀就是消除業障。
  第二是修水觀。觀水澄清,就如大海水一樣,然後觀水成冰,再觀冰映徹成為琉璃。極樂世界是琉璃地,不是泥巴地,我們這個世界是用石頭、泥巴來做地的,而極樂世界是以琉璃為地,所以就觀成琉璃。琉璃底下,有八角形的金剛七寶金幢,擎著這個琉璃地,放大光明,那時就變成不夜天了。觀這個琉璃地,琉璃地一觀成,那時就再觀寶樹,極樂世界有七重行樹,一重一重,這些樹生諸妙華,花上結有七寶果。你若觀到寶樹,極樂世界就讓你給觀到了,那麼你還有什麼道理不生極樂世界呢?極樂世界是唯心所現,唯心所作,唯心所成,自己就觀出來了。那麼觀到寶樹之後,再來觀八功德水。
  極樂世界有八個蓮池,蓮池內所有的蓮花,通通都是八萬四千片葉子的。我們人間的蓮花,也只不過是幾十片葉子,而天上的蓮花,都是一百片葉子,如果是千葉寶蓮,那就是淨土的蓮花。每一片蓮花葉,都有八萬四千個脈,每一個脈又會放出八萬四千個光明,於是極樂世界的蓮花就觀出來了。
  觀到蓮花後,你還要再觀,觀每一朵蓮花有四柱寶幢,寶幢上有寶幔,再將寶幔觀幔網,那時你就可以觀阿彌陀佛了。修觀嘛!當然是要觀得出來,琉璃地也觀到,寶樹也觀到,蓮花也觀到,一觀就觀到。十六觀想,你想它就想到了嘛!這是好的想啊!
接著再觀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,就是佛啦!雖然是佛,佛都不離法身,諸佛如來是法界身,諸佛如來都是無身,以法為身,是法界身。不像我們那個身是地、水、火、風,以色為身,諸佛如來的身不是地、水、火、風和合的,而是以法為身,是法界身。如來這法界身,徧入法界一切眾生的心想中,諸佛菩薩的心也入,聲聞緣覺的心也入,天人、阿修羅的心想都入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都入,諸佛如來是法界身,
入一切眾生心想中。
  是故汝等,心想佛時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種好。這個心就是三十二相,八十種好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諸佛的正
知海,廣大無邊,從我們的心想而生。我們心想福,想慧,想慈悲喜捨,哦!就能夠入如來的正知海。諸佛正知海,從心想生,因此我們就可以觀阿彌陀佛。
  你看唐朝善導和尚的勸世偈中說:「漸漸雞皮鶴髮,看看行步龍鐘。假饒金玉滿堂,豈免衰殘病苦。任汝千般快樂,無常終是到來。唯有徑路修行,但念阿彌陀佛。」這位善導和尚,住在長安的一個草房子,他常教小孩子念阿彌陀佛。有人就問:「那念佛到底有沒有佛呢?」「那你看著我囉!」他念一聲佛,就有一光明,從其口出,光明中就有一個佛,大聲大光明就大佛,小聲小光明就小佛。
  諸佛如來正
知海,入一切眾生心想中。我們可以觀佛,觀「阿彌陀佛身金色,紺目澄清四大海,白毫宛轉五須彌,光中化佛無數億,化菩薩眾亦無邊。」這就是觀阿彌陀佛的相,阿彌陀佛的相一觀好了,我們再觀觀音菩薩,觀音菩薩觀好後,那我們就再觀大勢至菩薩,所以一佛二菩薩,個個佛土,每位如來,各有其侍。
  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,左邊是文殊師利菩薩,右邊是普賢菩薩,中間就是毘盧遮那佛,娑婆國土也是一佛二菩薩。藥師琉璃光如來亦是,左邊是日光
照菩薩,右邊就是月光照菩薩。每一個世界都是一佛二菩薩,兩位菩薩來幫忙佛,說法度眾生。所以極樂世界,你一觀到阿彌陀佛時,你就見到觀音菩薩,大勢至菩薩,一佛二菩薩。
  我們都觀到時,再來觀自己作蓮花合想,自己坐在蓮花裡面,那個蓮花是合起來的。觀!修觀!將來往生時就是這種情形的,所以在未往生之前,先行示範,學坐在蓮花裡面,然後再作蓮花開想。蓮花一開,哦!那麼就見佛了,觀那個蓮花開,自己就見佛了。就是這樣來修觀的。
  《十六觀經》,已大地說了十三個觀,十三觀以後呢!還有三個觀,就是「九品咸令登彼岸」。
  上品上生:是大乘菩薩往生。上品上生,臨命終的時候,是金剛臺來接引,即時花開見佛悟無生。
  上品中生:就是禪宗大德,禪宗大德都往生極樂世界,解第一義啊!是紫金臺來接引,經隔宿就花開見佛悟無生。
  上品下生:就是發菩提心,是金蓮華來接引。上品上生、上品中生、上品下生,都是大乘菩薩往生極樂世界,而不是小乘的。那麼中品呢?
  中品上生:具足眾戒,具足比丘、比丘尼戒,具足沙彌戒,具足八關齋戒,具足五戒,你就中品上生,到極樂世界。
  中品中生:一日一夜持比丘戒,一日一夜持比丘尼戒,一日一夜持沙彌戒,持八關齋戒,一日一夜持五戒,你就成為中品中生往生的眾生。
  中品下生:就是世間人,孝順父母,供養師長,行世仁慈,臨命終的時候,遇到高僧大德,向他說極樂世界的好處,及法藏比丘四十八願,聞此事已,尋即命終,即生淨土,這就是世間行善的人,中品下生往生淨土,就不談受持戒律,若受持戒律就中品上生,中品中生。中品下生說世間人孝順父母,行世仁慈,做福利的事業,也未曾聞佛法,後來一聞到佛法,他就往生了,這就是中品下生。
下品呢?下品啊!完全是惡人。
  下品上生:無惡不作,但未曾誹謗般若,臨命終的時候,遇到善知識,對他說十二部經首題的名字,如: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、《妙法蓮華經》、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說這個經題的名字,他一聽到呢!他的業障消除,然後教他念佛名號,那個時候就生淨土了。這就是下品上生。
  下品中生:這就是受了戒之後破戒,盜僧祇物,不淨說法。臨命終時,也遇到善知識安慰他,教他念佛,於是就迴向發願求生淨土,什麼地方都不去,只求生淨土,這就是下品中生。
  下品下生:這個就罪大惡極了,忤逆弒父弒母、弒和尚、弒阿闍黎,五逆十惡,樣樣都做盡。臨命終時,地獄的境界現前,見到猛火,見到油鍋,見到刀山,見到劍樹,誰不知他還有一點善根,遇到善知識安慰他,教他念佛,你念阿彌陀佛啊!好啦!他就事急心專,猛力地念南無阿彌陀佛,南無阿彌陀佛,念到十句了,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他了。那時地獄的猛火,就變成清涼風,吹得滿天都是蓮花,那些蓮花就來接引他生淨土,所以九品咸令登彼岸。
  《十六觀經》是韋提希夫人請佛所說的,這完全都是觀想念佛,想就可以了,只要你肯想阿彌陀佛就可以了,想這個極樂世界就好了,你一想啊!觀音菩薩就讓你給想出來了;你一想啊!蓮池海會也都被你想出來了。
  一切唯心造,你想想看,同樣的是麵粉,如果把它做成饅頭、水餃、麵包,人人都喜歡啊!但是如果把它們做成蛇形、蜘蛛形、蜈蚣等惡形惡物,很多人看了都會起厭惡心的,雖然明知道它是麵粉做的,可是就不會去喜歡它。所以說一切唯心造,就好像可以用麵粉來做成各式各樣的東西,你可以將這個心做成佛,做一個淨土,造一個天堂,做一個人,但是誰都不願意,把這個心做成鬼,做成地獄。你如果能夠這樣地來觀呢!不但生極樂世界啊!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你都有份啊!
  這叫做莊嚴淨土,你也都莊嚴了極樂世界的淨土,極樂世界的淨土被你莊嚴很多了。譬如說繁榮香港,但是如果我們再多建造幾個寶塔,那香港就被莊嚴到了;多蓋幾個道場,哦!那香港就更莊嚴了;或者造個大佛,香港也就被莊嚴到了。極樂世界亦復如是,雖然是阿彌陀佛的世界,你也可以增加那個莊嚴嘛!你修觀囉!你能夠將蓮花觀到現前,你的蓮花便增加了淨土的莊嚴。黃金七寶蓮池,你若也觀出來,那又增加莊嚴了。所以我們莊嚴淨土,不一定只是自己莊嚴自己的道場,我們也可以莊嚴諸佛的道場;我們不一定只莊嚴自己的道場,人家的道場,我們也可以幫忙來莊嚴嘛!這就是莊嚴淨土,成熟有情。所以說《十六觀經》是淨土五經之中的觀想念佛,此外我們再來看一看,還有這個《無量壽經》。
  《無量壽經》,是有一天,釋迦牟尼佛,諸根悅豫,姿色清淨,光顏巍巍,於是阿難就問世尊:「世尊啊!從來都未曾見你如此諸根悅豫,姿色清淨,光顏巍巍的。世尊,莫非你想念過去佛,現在佛耶?」釋迦牟尼佛就問阿難:「阿難,是不是天人教你來問我的,還是你自己要問的?」阿難答:「不是天人教我問的,是我自己要問的。」
世尊說:「哦!是你自己要問的啊!那你問的好哦!你這一問呢!可就利益無量的眾生啊!我是想念佛,佛也都一定念佛。」佛都念佛,更何況我們縛地凡夫,怎能不念佛呢?
  世尊說:『我想念佛啊!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、十方佛,我都想念,我現在想念無始劫以前,有一位佛叫做世自在王佛,出現於世間。他轉大法輪,有位國王來聽法,聞法得解,就發了無上菩提心。於是他馬上就棄國出家,做一個比丘,名叫法藏比丘。
  時法藏比丘白佛言:「世尊啊!願佛為我廣宣經法,我想修諸佛如來淨土之行。」時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:「如所修行,莊嚴佛土,汝自當知。」法藏答:「這件事義理宏深,非我境界。唯願世尊為我敷演。」
  於是這位世自在王佛將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,全部影現在法藏比丘之前,便對他說:「你看啦!二百一十億個淨土,個個淨土都不同,你修了!」經過五個小劫,這位法藏比丘觀察了這二百一十億諸佛淨土,取甚精華,於是就發了四十八個大願,莊嚴自己的淨土。』
  所以我們要參學,看到人家的道場,有什麼長處,我們不妨將那長處學回來;看到人家的道場是怎麼個莊嚴法,我們也不妨將那莊嚴學回來,莊嚴你自己的道場;看看人家的道場如何地邀請到十方僧人,你也可以學學他邀請十方僧人的那份虔誠。所以法藏比丘,取二百一十億諸佛淨土的莊嚴,然後作成了極樂世界,他就發了四十八個大願,莊嚴他自己的淨土。
  因此他的淨土稱為極樂,沒有任何一種樂能比得上他的淨土。極樂淨土中的人都是一生補處,個個都一生成佛的。所有十方世界的佛,都還得要從極樂世界派去成佛,派到十方世界去成佛,所以他的淨土特別莊嚴。
  四十八願,我如果每一願,每一願的講啊!那時間可長了,我不妨就多多少少地講一點來供養大眾。
  第一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。不取正覺。」這位法藏比丘說:「若我將來成佛,我的國土中,沒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如果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那我就不成正覺,我已成正覺,我的國土中,肯定沒有這個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」
 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啊!不要說幽冥界有地獄,人間都也有地獄,你看苦不苦啊?不要說畜生啊!屠宰場裡面,都時常要殺生啊!餓鬼我們就看不到,它是存在的,香港都有鬼的,鬼比人還多。你別以為香港是你的世界,餓鬼都比你還多,我們人看不到它,它就看得到我們的。所以阿彌陀佛說:「若我成佛,我的極樂世界中,沒有地獄,沒有餓鬼,沒有畜生,如果有的話,我就不成正覺。」這是第一個願。
  第二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國中天人壽終之後。復更三惡道者。不取正覺。」我這個極樂世界,各種天人,命終的時候,若墮入地獄、餓鬼、畜生者,我誓不成正覺。所以極樂世界的人天,不命終則已,如果命終絕對不會墮落作餓鬼、作畜生,入地獄的,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的嘛!
  第三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。不取正覺。」極樂世界有天、有人,無阿修羅,無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只有天和人。極樂世界中的天人,個個都是黃金色,紫磨金色的,不是黑種,不是黃種,也不是白種的。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有黑人,有黃種人,也有白種人,極樂世界的天人全都是黃金色的。
  第四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國中天人不識宿命。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。不取正覺。」個個都有宿命通,知道過去是做什麼的,這就是宿命通。我們現在就苦了,過去我們是什麼人啊?前世是做什麼的?大家想一想,為什麼都不知道呢?有啊!那一個人沒有前世呢?前世肯定是有的。前世、前世、前世,都有的,那為什麼我就不知道呢?皆因我們沒有宿命通嘛!若有宿命通的話,不但知道自己的前世,也知道別人的前世,宿命通能夠知道自己,也可以知道別人的嘛!所以阿彌陀佛說,我將來成佛,國中人天,個個都有宿命通,下至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都知道,若不如是,我不取正覺。
  第五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國中天人不得天眼。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。不取正覺。」阿彌陀佛說,若我成佛,我這極樂世界中各種人天,個個都有天眼,天眼就見得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。那像我們現在沒有天眼,若有天眼的話,現在一望就望到美國去了,人不必去美國,在香港就可以看到了。皆由於沒有天眼,否則也就可以看到英國、法國,甚至於連極樂世界也都看到了。極樂世界的天人,個個都有天眼通,如果沒有天眼通,阿彌陀佛就不成正覺。阿彌陀佛已成正覺,所以個個都有天眼通,一看就看到我們娑婆世界了,現在我們在娑婆世界講他的時候,極樂世界的人就看到了我們在講他嘛!
  第六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國中天人不得天耳。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。不悉受持者。不取正覺。」自己若有天耳,就不必跑到這裡來聽,在大嶼山都聽到了,在九龍也都聽到了,是不是啊?極樂世界的人天,個個都有天耳通,百千億諸佛國土所說的法,個個都聽到,個個都能夠聞悉受持,若不悉受持者,不取正覺。
  第七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。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。眾生心念者。不取正覺。」阿彌陀佛曾發願:假如我將來成佛,各種的人天,個個都有見他心智,別人的心念,我們都能知道的,乃至於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的心念,別人的心念,我都知道,就如《金剛經》所說:「若干種心。如來悉知。」就如一粒微塵作一個恆河,一個恆河沙作一個世界,其國眾生,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悉見。由此可知這就是見他心智。
  見他心智不難!人家的心,打個妄想,他就有一個相嘛!有個相現出來,你不就知道他打什麼妄想囉!不是沒有相的,所以我們不要打妄想,打妄想就有一個相。你打吃飯的妄想,就有吃飯的相,賭錢有賭錢的相,做賊有做賊的相,欺騙人有欺騙人的相。打妄想的時候,你已經就有相現出來,所以就讓人家知道了,這個就是見他心智。
  第八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國中天人不得神足。於一念頃。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。不取正覺。」什麼是神足通呢?神足通,輕舉遠到。我們在香港,一下子,一步就跑到美國去了,神足通嘛!比飛機都還快,輕舉遠到。極樂世界離我們娑婆界十萬億佛土,我們如果有神足通呢!一步就到了極樂世界,輕舉遠到嘛!它比無線電還快,當然比飛機和火箭都還快。神足通它這個輕舉遠到,我們想生天,一下子就跑到天上來;我們想遊地獄,一下子就跑到地獄去玩一玩。這就是神足通,極樂世界的人天,個個都有神足通。
  第九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光明有限量。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。不取正覺。」阿彌陀佛說,當我成佛的時候,我身上的光明,無有限量,能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,若不如是者,誓不成正覺。所以阿彌陀佛稱為無量光,光中化佛無數億,阿彌陀佛的光明照到我們娑婆世界來,就成為佛光普照。
  第十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壽命有限量。下至百千億那由他諸劫者。不取正覺。」阿彌陀佛說,我成佛的時候,佛的壽命無有限量,理性就無有限量,從理起事,事也無有限量了。像那大海水,到底有多少滴呢?誰也無法數清它的,是無量海水的嘛!佛的壽命,也是無量的,無量嘛!佛壽命是最長的,一切壽命以佛的壽命最長。聲聞、緣覺都不及佛的壽命,佛的壽命是最長的。所以阿彌陀佛說:若我將來成佛,我的壽命無有限量,乃至於超過百千億那由他劫,若不超過者,誓不取正覺。
  雖然阿彌陀佛壽命無量,但是將來阿彌陀佛仍會入涅槃,入涅槃之後,極樂世界由那一位來繼任呢?由觀世音菩薩來成佛,號為普光功德山王佛。那時極樂世界又叫做什麼呢?它不叫做極樂世界,叫做眾寶普集莊嚴國。那麼普光功德山王佛入涅槃之後,又  由誰來成佛呢?由大勢至菩薩來成佛,他的名字又不同了,號為善住珍寶山王如來。
  就像現在釋迦牟尼佛成佛,他滅度之後,將來就由彌勒菩薩來成佛,那時的世界地平如掌,清淨得不得了,又不同於現在的世界了。彌勒菩薩何時成佛呢?人壽現在大約是七十歲,每隔一百年滅一歲,減到人壽十歲時為止。然後再向上增壽,也是每隔一百年增加一歲,增到八萬四千歲為止,八萬四千歲增劫過後,佛不出世,後來減劫,又每一百年滅一歲,減到八萬歲,於是彌勒菩薩就成佛了,所以阿彌陀佛的壽命是無量的。他說:「設我得佛,各種天人壽命,無能限量,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」阿彌陀佛壽命無量,長壽說法度眾生,其國人民也是壽命無量,長壽修行,一直修到一生補處,一直修到成佛。
  第十一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。欲生我國。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。不取正覺。唯除五逆誹謗正法。」假如阿彌陀佛成佛,十方世界的眾生,「至心信樂」,至心來信樂阿彌陀佛,信樂這個極樂世界,信樂這個淨土法門,叫做至心信樂。「欲生我國」,欲生極樂世界。念多久呢?念十聲,乃至於十念。一口氣去念成一念,一口氣盡,再一口氣來念,念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,念到這口氣盡,就名為一聲。再來念!盡自己的氣來念,念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,念到這口氣盡就是第二聲,只要你念到十聲,你就生極樂世界。如果你不生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,不取正覺。
  我們時間忙,不妨修這個十念的法門。跑到陽台向著西方,向著極樂世界,合起掌來,以至誠心,用自己一口氣念阿彌陀佛,再念一口氣,念到十口氣,就名為十念了。這樣臨命終的時候,阿彌陀佛若不接引你,阿彌陀佛就不成佛,阿彌陀佛既已成佛,他一定要接引你,往生其國,這就是十念往生。
  淨土法門,全憑願力生淨土,若有信者,應當發願。「舍利弗。若有人。已發願。今發願。當發願。欲生阿彌陀佛國者。是諸人等。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欲生哦!就已經不退轉了。「於彼國土。若已生。若今生。若當生。」必定已生、今生、當生,生這個極樂世界。生到了極樂世界呢!你就是蓮華國裡人,你想不成佛,都要你成的,其國眾生個個都是一生補處,不退轉菩薩,所以這個十念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。
  第十二個大願:「設我得佛。國中人天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。不取正覺。」極樂世界沒有女人的,因為個個都是三十二相嘛!如果有女人的話,就不見了一個相,只有三十一相了,所以一定個個有三十二相。極樂世界人天中,個個都有三十二相,如果沒有三十二相,我誓不取正覺。
  《無量壽經》是阿彌陀佛在因地,為法藏比丘時,對世自在王如來,發了四十八願,莊嚴淨土。法藏比丘講完之後就修行了,如何修行呢?依理發願,從願起行,修種種的苦行,修種種的布施,六波羅蜜功德。不求己樂,為求滿他四十八願,來莊嚴淨土,這個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
  我們不是講經,只不過是簡略地將大意講一下,淨土五經呢?還有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,這個就是憶佛啦!不是觀想,也不是持名,是憶佛。什麼叫做憶佛?佛是我們的好朋友,是我們的老朋友,離開久了,我們現在要憶佛,就如憶父母嘛!每一個人都有父母,別離了父母,要憶念父母。憶兒子,當兒子離開了,我們就憶念這個兒子。
  「憶佛念佛。現前當來。必定見佛。不假方便。自得心開。都攝六根。淨念相繼。得三摩地。斯為第一。」這個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,就是憶佛。憶佛是很重要的,佛啊!並不是別人,而是我們以前所熟悉的,是我們的法身父母。我們不想離開父母,現在我們要回頭來憶念我們的法身父母,這個就名為憶佛。你看《妙法蓮華經》『藥王菩薩品』:「容顏甚奇妙。光明照十方。我適曾供養。今復還親覲。」懂得前世供養,今世再來親近,這不就是憶囉!我們的老朋友,我們的法身父母,就是十方諸佛,我們就要憶念著嘛!是不是啊?那麼佛呢?時常都憶念著我們,但我們卻忘記了佛,而不憶念著佛。
  就好像父母憶念著子女,當然憶念著子女了,沒有一個父母不憶念著子女的,但是卻有子女不憶念著父母。假如子女亦憶念著父母,遠在他國,他都會坐飛機回來看父母的,他如果憶念著,就會想見父母的嘛!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憶念佛呢!我們一定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,心開就見佛,這就是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。
  淨土五經,接下來講的,便是《普賢行願品》了,就是十大願王,回向淨土。十大願王。就從願起行,以行填願。
  第一是「禮敬諸佛」。禮敬不是六時都來拜,來完之後就不來了嘛!來一百拜,一千拜,都要休息的,但是拜完之後,拜佛的這個願仍然存在。不可以說,拜佛哦!我拜完了,我不拜了,願呢?願還是繼續來行著。不能說連那個願都沒有了,拜佛的願,還是有的,常在的。拜佛呢?就如我們拜《梁皇寶懺》,或是《萬佛懺》,拜了一個小時,或者連續拜了二個小時之後,就疲倦了,我們要休息一下,但是那拜佛的願還是存在的,於是拜完佛後,那個願仍然存在,這個願和行是不同的。
  布施遇到有人就布施,布施的那個願,晝夜六時都無間斷的。而不可以說我布施的那個願今天中午就停止了,沒有了,不可以這樣講的,它仍然是存在的。布施的行呢?就隨緣布施。布施的願呢?布施的時候,有布施的願,沒有布施的時候也有布施的願,布施的願是常住的。就如我們出家了,出家之後,出家的那個願還是常在的嘛!是不是啊?出家的時候,無論你是早出、晚出都好,但是那個願都還常在嘛!
  於是布施有布施的願,稱讚如來有「稱讚如來」的願。讚歎如來無量功德,那個功德歸誰的事?歸這個願的事,稱讚如來這個願常在。「懺悔業障」的願、「廣修供養」的願、「隨喜功德」的願、「請轉法輪」的願,請轉法輪不是一下子就請完了嗎?但是那個願都還是在的,幾天都還是在的,到了明年我們都還記得去年是那一個人請轉法輪的,事情結束了,但是願還在。「請佛住世」、「常隨佛學」、「恆順眾生」、「普皆回向」,這就是十大願王。
  當我們臨命終的時候,什麼都要捨離,財產兒女要捨離,國王的威勢要捨離,金銀財寶要捨離,良辰美景、多少棟大廈、多少個號碼都要捨離,親戚朋友都要捨離,是不是啊?官職權勢要捨離,甚至於連自己的身體,那個臭皮囊也要捨離,丟掉它!什麼都帶不走的,但是十大願王不會捨離的,禮敬諸佛的願、稱讚如來的願、懺悔業障的願、廣修供養的願、隨喜功德的願,乃至於普皆回向的願,這些願不能捨離,這些願是不可以捨離的,一切時在行者之前,引導其人,都往生淨土。何以故?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莊嚴淨土,你那個十大願王的願和阿彌陀佛的願是相應的嘛!
  所以臨命終時,樣樣都要捨離,金銀財寶要捨離,唯有你這個願王的功德常在,不可以捨離的,那麼就任你往生淨土,這個十大願王,導歸淨土,是講個「願」字,而不是講個「行」字。拜佛拜完。拜完就算數了,但那個願仍然是存在的嘛!作夢都仍然記得自己有拜佛的功德,拜佛功德仍然存在,因此有《普賢行願品》十大願王,迴向淨土,這是淨土的法門。
  禪宗的法門呢?我略講兩句就好了。禪宗法門啊!虛雲老和尚他老人家看話頭,起疑情,他老人家生死心切,所以一看話頭,那個疑情就起,疑情一起呢!就不知道行住坐臥了。有一天,他老人家在大通九華山長江旁邊的荻港,他一看話頭起了疑情之後,就不知道行住坐臥了。他想搭船過江,但是那渡船老頭看他沒有錢也就不理他,於是他就沿著江邊走,一不小心就掉到水裡去了。掉到水裡後,還是有疑情在,他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掉到水裡了,所以行不知行,坐不知坐,臥不知臥,食不知其味,他一起疑情啊!那個相就空了,於是他就在水裡面浸了一日一夜。
  後來南京采石磯的漁翁,把他給網上來了,然後就叫寶積寺的和尚去認他,那個和尚認識他,把他救醒,他就跑回高旻寺參禪,打禪七。
  當時高旻寺打禪七本來是四個七,再加了八個七,那麼就十二個七。他不須要打完十二個七,打到第八個七晚上六支香,喝茶時被滾水燙到手,杯子掉落於地,他就開悟了。斷了這個疑情,疑情就是命根,那命根斷了,生死的命根也斷了,在《金剛經》四相中即屬於壽者相。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這個壽者相一斷了,於是他就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。
  所以當他悟道的時候,他就懂得讚歎般若:「燙到手,打碎杯,家破人亡語難開;春到花香處處秀,山河大地是如來。」他就見到了佛的法身,山河大地是如來。虛雲老和尚用禪宗看話頭的功夫,生死心切,他的疑情就起了。他若想生死心切,也都可以的,讓人給一逼,一逼你呢!那個時候你人急就智生,人一急,智就生出來,這個疑情就起了,疑情一起就得力,所以他能夠頓斷疑根,他就悟道了。
我們讚歎禪宗,也讚歎淨土宗。禪就是明心,淨土就是淨心。心淨就土淨,心明就見性成佛,二者都是一樣的,一個說明心,一個就說淨心。念阿彌陀佛的目的,就是想要讓心清淨,消除業障,消除妄想。而參禪的目的,就講疑情,要明白自己的心,所以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
  我自己本人也是在大嶼山,有空就坐禪,不可以辜負釋迦牟尼佛和歷代祖師傳下來的寶貝。我們坐禪呢!都不能離開話頭,還是要用話頭的。話頭有很多種,無論你是用那種話頭都可以,從一念起處,看到無生處去。我們的念頭一動,你就提起話頭,你若不提話頭,打妄想就無有了期。一提話頭呢!就從念頭起處,一直看到無生去,從有生就看到無生。你打妄想時就肯定有生了,有生你肯定就知道,但是有生的時候,你的力量是不夠的,你一定要靠這個話頭來幫助。話頭一起,從有念一直看到無念去,從有生一直看到無生去。這是我們禪宗最直接用功,微妙相應的法門,從一念起處看到無念去,一念有生看到無生去。
  但是你要假借這個話頭,這個話頭啊!是對治我們的妄想,要針鋒相對,妄想走了,才提話頭,你捉不到妄想;妄想已來,才提話頭,你也捉不到妄想。沒有妄想的時候,你提話頭,你捉不到妄想;有了妄想之後,才提話頭,你也捉不到妄想。應該是妄想一來,話頭即來,恰恰好,針鋒相對,那個時候妄想和話頭一拍兩散,兩個都空了,那時就真妄兩亡,迥脫根塵,靈光獨耀。這樣就能有少少的受用,少少的消息。
  我們在末法的時候,一定要學古人的用功方法,雖然我們的根基比不上古人,但是我們應該盡力地去用功,祇問耕耘,不問收穫。所以你就要看話頭,看話頭呢!就是對治這個妄想。妄想來,你的話頭要提,一提話頭,就從妄想起處,看到無生去。
  昔日有人用看話頭的功夫,有一次當他看話頭時,妄想啊!一個小時它都起不來,後來呢!逼到緊要關頭時,千萬個妄想啊!一湧而來,他的話頭一提,千萬個妄想和話頭都不見了,所以古人說:「兩隻泥牛鬥入海,直至於今無消息。」古人藉此略示一點消息讓我們學習。今天就講到這裡為止,如果有疑問的,請提出來,我可以答覆你。
  各位你們說念佛好啊!念佛法門的確是非常好,能夠消除業障,消除妄想,能夠令心清淨,身也清淨。念佛念得好,這個身體很清淨的,身體八萬四千毛孔都放香氣,你們也就不需要擦香水了。我告訴你哦!如果心清淨,身就清淨,六根也就清淨。心清淨,我們就可以見極樂世界,乃至於見阿彌陀佛。在香港的講經法會,每次都會留下十分鐘到十五分鐘,讓你們有疑問的就可以馬上發問,斷疑生信。


頂部



本站資源,歡迎引用
清除 Cookies - 聯繫我們 - 彌陀山莊 -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- Archiver - W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