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陀山莊 » 尊貴的大乘經典 » 華嚴三品 -普賢行願品 淨行品 梵行品 »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四十八】:修行的功課(下)


2009-7-16 09:03 Jill
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四十八】:修行的功課(下)

<div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DarkGreen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華嚴經淨行品講記【四十八】:修行的功課(下) </b></font><br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資料來源: 華嚴的故鄉/海雲法師)</span></font><br><br></div>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<br>敬心觀塔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</b></font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「見佛塔時」,是第一眼望見,「敬心觀塔」,則是第二眼細看,也就是專心,與「諦觀」的意思一樣。這些都在告訴我們,當第一念起時,很快會落入第二念,我們要能攝得住。因為第一念往往是話頭,第二念才是話尾,能夠在話尾的地方再導回話頭,就是修行法了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


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頂禮於塔 當願眾生 一切天人 無能見頂 <br>
右繞於塔 當願眾生 所行無逆 成一切智<br>
繞塔三匝 當願眾生 勤求佛道 心無懈歇</b></font> 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觀塔之後,接著就是禮塔、繞塔。頂禮是印度人特有的禮儀,是五體投地的最敬禮,與國人的叩首並不相同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繞塔都是右繞,表示正確,左繞就錯了。而「繞塔三匝」,三匝表示多匝。為什麼印度人特別強調繞?因為他們觀察發現小孩子站在父母身邊時,總喜歡繞著父母的兩腿跑,這代表了戀慕、懷念,依賴的意思,而且十分歡喜。所以我們繞塔也具有同樣的意義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禮塔的時候,希望「一切天人,無能見頂」。這是針對塔的造型而說的,因為塔的最頂端是塔尖,就像我們所說的無見頂相,所以是無能見頂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右繞於塔,因為是右繞,所以無逆,而且是在歡笑中成就一切智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繞塔三匝是多圈,是一再的、一遍又一遍的求佛法,所以說是「勤求佛道」。「心無懈歇」則是不中斷、不停止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這些都是印度人,在修行時,常有的基本儀式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







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讚佛功德 當願眾生 眾德悉具 稱歎無盡</b></font> 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「讚佛功德」,是稱讚佛的種種功德,包括五分法身、四無所畏、十八不共法、十種殊勝智力等等。佛的功德表示圓滿,菩薩的功德則尚有一些不大圓滿,例如
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、文殊師利菩薩等,都還有一分身相無明未破,這就表示不圓滿,而佛則是絕對圓滿的,所以說「讚佛功德」是最殊勝的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其實這些菩薩並不是沒有辦法破,他們有些本來就是要留一些惑,這是因為菩薩事業重,為了眾生,自己的事只好緩慢下來。我們稱讚菩薩,不是稱讚他的圓滿,而是稱讚他吃苦耐勞的精神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



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讚佛相好 當願眾生 成就佛身 證無相法</b></font> 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剛才是講功德,現在是講外相。在稱讚佛的外相時,要「當願眾生,成就佛身」。這還是相上的問題。既然是成就相上的,為什麼要「證無相法」?這就與前面
所談的「皆如普賢」的情況一樣。所謂見佛,你要能覺悟的話,覺悟的本身就是佛身。修行覺悟的人本身會有這樣的認知,他常常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,這便是
見到佛身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佛身這一項見到了,可是當你一直執著於這一項的時候,反而會發覺是十分虛妄的。以這個杯子來看,凡夫所看到的只是杯子的物體形象,他並沒有發現這個杯
子的造型尚有一股說不出的感覺。以前可口可樂外型的設計很有意思,他們在玻璃瓶身中間的部分,設計凹下去來表示少女的腰部,當你手握著瓶子時,就像一手握
住少女的纖腰。在瓶子的外相上或許沒有什麼特殊之處,但當你感受出那個形象之外的意義時,就是無相的。若說它無相,但它又確實的代表了某一個東西,所以它
是藉有相來表示無相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我們在佛法中所認識的許多實相都有這層意義。一切外相都有共同的情況,我們要能透過外在的形象,去體會其中的真實義,才叫實相。這是從凡夫的立場來
看,從佛的境界來看又不同了。佛直接就看到實相,而實相會起作用,於是森羅萬象就現前了。佛直接掌握了實相,便立即能了知一切森羅萬象的變化,而凡夫雖然
抓住了部分的森羅萬相,卻抓不住實相,反而被外相所控制。所以學佛要先能攝本,然後才起種種枝末的妙用。這也是為什麼修學要先修定的原因,有了定才能體會
出本體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以上的修行法是屬於晚上的功課。吃過午飯回到家裡,洗過澡,休息以後,就開始修行了。早課的部分則在前面的「若入堂宇」、「若敷床座」、「正身端
坐」、「結跏趺坐」、「修行於定」、「若修於觀」和「捨跏趺坐」。可以看出早課是靜坐,晚課是誦經、繞佛,課程排得很清楚。待功課做完就是接下來「若洗足
時」,因為繞佛走來走去,腳會弄髒,所以要先洗腳。再來是「以時寢息」,該睡覺了。睡完覺後是「睡眠始寤」,新的一天又開始了。經文的安排到最後不是以睡
覺做結束,而是以起床為開始,相當有意思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





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若洗足時 當願眾生 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</b></font> 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當一天的功課或工作完畢,準備就寢前,在洗足時是可以發這個願的。因為一天中該做的事都已經做完,這個時候你可以好好自我反省一下,如果今天所做的一切都自問俯仰無愧,就可以觀想自己具神足力,這個時候的功德迴向很大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大家可以嘗試每天晚上睡覺前,空出十分鐘到半個鐘頭,作觀想迴向,把今天所做的一切仔細想想,如果有做錯的,立刻懺悔;如果做了一些問心無愧,饒益眾
生的事,或是圓滿的完成一天的功課修行,就拿來迴向。這麼做是為了讓我們生命的能量再活潑起來,維持一個活潑的生命體,生命體一活潑,絕不墮三惡道。一般
來講造惡業才墮三惡道,而所謂造惡業,簡單的講就是有逼迫感,才會墮地獄。譬如說造殺業,在殺的時候必會有逼迫感,有逼迫感就會疲倦,一疲倦生命力就耗竭
了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非道行有個公案,是說一個殺豬的,師兄弟都叫他改行,可是別的他又不會做,便來請教師父該怎麼辦?師父只告訴他,在殺的時候要清清楚楚的殺,而沒有要
他改行。因為清清楚楚的就沒有逼迫感,在沒有逼迫感的情況下,他只是在做一件事情,也就是仍然在禪定中。他只是在做這麼一件事情,至於事情的好或不好,那
是個人的價值判斷與意識形態。在這種沒有逼迫感的情況下,不但不會墮落,反而還會覺悟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同樣地,你現在所做的可能是一件好的事業,也就是正命的,可是如果這個事業對你有逼迫感的話,福報是修不到的,甚至還會墮落。譬如當總統、院長,這是
很好、很大的事業,可是因為競爭性強,有逼迫感而造成鬥爭的情況,那絕對墮落。所以心性的訓練必須這樣來,每晚臨睡前,儘管很累,坐在沙發上也要空出一點
時間來,好好的想一想,攝住這個心,今天有錯的事,好好懺悔反省,沒有的話把所做的功德給予迴向,這時你才知道「具神足力」是什麼意思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在這裡,神足力指的是神足通,我們有沒有神足通是另一回事,每天光是這樣反省,人天福報絕對具足,下輩子再來一定身體健康,精神愉快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






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以時寢息 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 心無動亂</b></font> 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時間到了,要就寢休息,可是一般人不懂如何睡覺。這可從兩方面來看,一個是身體不會睡,一躺上床就昏睡過去,中間怎樣翻來覆去度過這個夜晚的都不知
道。修行人能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在翻身,甚至可以隨時將夢境打斷,這就是心安隱(穩),這都是可以訓練出來的,可惜我們不會訓練,所以睡的時候身不安隱,
心有動亂。這裡告訴我們,「身得安隱」,就是清楚知道自己有沒有翻身,心安隱就是在做夢的時候,自己也可以控制得住。從醒著到睡著之間,那個我照得很清
楚,醒睡之間有一個調整器,我們便要把這個調整器給找出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從醒到睡,大約半年的工夫就可以訓練出來,睡中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翻身大概要一年,而做夢要能控制得住,就需要善根了。如果能夠清楚的照見自己在做夢的話,那個夢從哪裡來,你都會知道,前輩子的宿世因緣也都會顯現出來。這是十分微細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以插花來說,各位可能沒有留意過,自己為什麼會習慣性的認為這樣比較好?你為什麼會拿起這一枝花這麼插,而不是拿起那一枝花那樣插?因為這朵花是圓
的,而在你的內心深處,對於這種圓的造型與知識本身,就有一種好感,因為過去你有這個體驗,可是你不知道,你只是很自然的拿出來運用而已。這當中即有前因
存在,但是你沒留意到,而修行的定力卻可以使你觀照得到。為什麼我會選擇這一枝把它插成這樣?為什麼我會買這個花器?一切都有前因,這些東西在甚深禪定中
都可以全部現前,所以心無動亂,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況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




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睡眠始寤 當願眾生 一切智覺 周顧十方</b></font> 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醒來以後不要立刻急著起床,可以先來個肢體動作,兩腿兩手伸直,用力伸個懶腰,這一用力精神就來了,不會再想睡。這時候你就可以體會「一切智覺」是什
麼?雖然我們要的一切智覺並非這種智覺,但是可以藉此發願,然後「周顧十方」。因為這個基本動作首先可以使精神振作,接著又可以瀏覽一下周圍的環境。如果
訓練得好,下輩子投胎到哪裡,你都能清清楚楚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你現在是迷迷糊糊,怎麼來的都不知道,反正前輩子造什麼業、種什麼因,綜合起來就來了。但是修行人有了這種訓練就不同了。因為死的狀況就像睡著了,當你投胎轉生時就像甦醒過來的樣子,如果每天起床都昏昏沈沈,警覺性就不夠,那什麼時候到三惡道去了都不知道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現在有了這個訓練,即便說由於造了愚癡業,下輩子得變成豬,可是當你要轉生為豬的一剎那,會十分清楚,立即有警覺而馬上回去,重新再來,才能拯救自己。否則迷迷糊糊,一旦隨著其他的小豬吸食母奶,那豬身一定型,就百千萬劫難復人身了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這一百四十一大願,若是會修,就如金剛鐵甲護身,如果不會修,實在很冤枉。每一大願,各位能夠獲得多少,進入到怎麼樣的領域,就要看各人進修的狀況了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





<font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color="#001199" size="4"><b>佛子!若諸菩薩,如是用心,則獲一切勝妙功德,一切世間諸天,魔、梵、沙門、婆羅門、乾闥婆、阿修羅等,及以一切聲聞、緣覺所不能動。</b></font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前面我們說過,要這樣會用心,就可以獲得無邊的殊勝功德。這只是略說而已,真要講的話是廣說不盡的。而這些殊勝功德最重要的,就是最後這一句:「所不
能動。」不但天的功德福報不能影響你,魔的享樂也無動於衷,連清淨的梵、沙門與婆羅門,甚至乾闥婆、阿修羅和聲聞、緣覺的成就都不能影響你。為什麼呢?因
為你所獲得的殊勝功德與成就比他們要大得多,所以是「所不能動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
  而一般人為什麼會動搖呢?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「所不能動」的意義。若是瞭解佛法的殊勝之處,就會知道身體上的病痛、煩惱和挫折都是本來就有的。世尊也
有這些煩惱,可是從來沒有求外道來加持。並不是我們自大,而是這些東西在整個過程中已經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有沒有堅定的在道上,這個心就是信心。
所以「所不能動」,指的就是我們所具足的真正信心,這個信心是殊勝而不可思議的。這些信心從那裡來?就是從這些殊勝功德中來,有了這些殊勝功德,當然就
「所不能動」了。</span></font>

頁: [1]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
} return $pagelink; } function forumperm($viewperm) { return (empty($viewperm) || ($viewperm && strstr($viewperm, "\t7\t"))); } ?>